望族权后_第840章 徐修能正在崛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40章 徐修能正在崛起 (第2/2页)

,对新法心怀抵触之官员的确不少,更莫说广大豪贵,全面变法太过艰难了,不能操之过急,可财政之困却是迫在眉睫,万万不能靠变法立即缓解。”

    ??“可广设官窑确为弊政,难道真要视若无睹,眼看着民不聊生、祸乱四起?”孟九嫂也是一声长叹。

    ??“九嫂笃言设窑令为弊政,我且一问,太原府同样实行此令,可有造成民怨沸腾?”

    ??孟九嫂心中便是一亮:“是这道理!看来政令是利是弊,需得落实在真正执行者身上,王妃大可向太后举告,有地方官员不顾民生,逼令窑役者苦作,以致疾伤者无数,甚至不让窑役吃饱着暖,待之有若刑徒!”

    ??“太后若问我,为何人在太原,却能察知别处之事?”

    ??“王妃可以向太后解释,是听逃亡来太原之百姓揭发。”

    ??“风闻奏事,仅为御史之权,我是否御史?若毫无凭据之下,便举劾朝廷命官,必定会被反扣上陷构之罪。”

    ??孟九嫂不由怔住。

    ??“若我私下察核,亦为越权,同样授人以柄。”十一娘再道:“孟九嫂可知,如今监管官窑职事者,并非各地官衙,而是朝廷委派器办使,而这一些人,多为提倡广设官窑那位徐侍郎及其党属亲朋,勋贵子弟占据绝大多数,又有一些虽得门荫,然而久未获实职之世族子弟。”

    ??这些器办使们,已经可以称为徐党了。

    ??徐修能靠着谏言广设官窑一令,取悦太后,如今已经升为工部侍郎,可别看六部当中,工部历来不那么重要,徐侍郎却俨然成为太后近臣,与贺湛一般,时常受到太后诏见,前景光明,自然引得不少人攀交倾附,风头更胜从前百倍,而他为了图谋更加远大的利益,当然是兢兢业业,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哪里能容忍有人“中伤”党徒?

    ??“太后即便对我甚多信任,可我毕竟是远在太原,难比徐侍郎近在朝堂,若在这时,我与他发生争执,胜负实难预料。”十一娘将话说得更加明白。

    ??她敢算计毛维,一来是因确断毛维已失太后信重,二来她与毛维都是远在天边,谢饶平、元得志又不可能抵抗新政暗助毛维,反而她有十四郎这个臂助,这样的情势下,当然不怕太后因为毛维挑唆而对她不满。

    ??只是对手换成了徐修能,十一娘就不得不慎重了。

    ??她前不久才得密报,徐修能求娶韦相府之女,韦元平的一个庶子,确定将来成为徐修能的岳丈。

    ??而徐修能这人一贯慎重,走的是“独臣”这条路子,要不早便求娶韦相孙女,何至于拖延至今,还一度将主意打到了她的头上?他现在胆敢公然与韦家联姻,明显得到了太后赞成,也就是说,太后甚是乐见徐修能与韦元平一系“牵扯”,这说明,太后已经对徐修能打消了疑备,对其十分器重。

    ??徐修能原本就怀疑贺烨暗怀不臣之心,十一娘深深认为,对这么一个危险人物,不能轻易招惹,更加不能主动授给他利用来挑拨离间的把柄。

    ??她毕竟已为晋王妃,除了太原军政之事,不宜涉逾过多。

    ??否则有徐修能在旁“点拨提醒”,难保太后不会疑心她权欲之图旺盛。

    ??一旦给了太后这样的印象,徐修能只要透露出她嫁给晋王是早有打算,未必不会让太后起疑。

    ??所以关于朝堂人事,只要无涉太原,十一娘便不能过问也不能干涉,非但是她,便连贺湛也必须警慎。

    ??但关于这些顾虑,十一娘是不能对孟九嫂明言的。

    ??她只能点到即止:“眼下我之考虑,当以太原情势为重,而当避免节外生枝,关于其余地方民生局势……我是真无能为力,孟九嫂试想,朝廷一直委派有监察御史,这些弊端,为何没有引起朝堂官员重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