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燕燕_民国之燕燕 第43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民国之燕燕 第431节 (第2/2页)



    ??苏纯钧马上出去买了四只大行李箱,又大手笔的替祝玉燕订了许多条裙子,还带她去购物,在这个贫瘠的地方买出了豪气。

    ??然后这枚戒指就神秘的消失了。

    ??驿站的人就说他肯定是把这枚戒指给卖了才有钱的。

    ??又过了两天,这枚戒指又出现了,只是上面少了那一颗最大的红宝石。

    ??驿站的人就说,果然是把宝石卖了才有钱的。

    ??祝玉燕成了一个幸运女孩,坐在驿站里吃起了煎培根和炖鸡肉——这里竟然有鸡肉和培根。

    ??还有葡萄酒。

    ??她还有了六双新鞋子,苏纯钧要求皮匠必须加紧制作出来——“不能误了我们的船”。

    ??皮箱倒是现成的,苏纯钧豪掷重金后,又在皮箱上讨价还价——“三折!这么大的皮箱根本没有人买!”

    ??总之,至少他证明了自己的财力。

    ??然后他就开始打听去英国的船或飞机了。

    ??当然,落地才付钱。

    ??所以人人都相信他现在手里是没有钱的,但是可能到英国后就有钱了?

    ??花掉了整整两百镑后,苏纯钧把祝玉燕包装成了一个有钱的小姐,他当然就是一个有钱的先生。

    ??两人的语言听起来也没什么问题,此时倒是没什么人注意到两人的肤色和长相,这本来是最叫祝玉燕担心的问题,但亲身经历后她发现——其实这反倒不是问题。

    ??黄种人确实是不许入境的——但不包括有钱人。

    ??英国和美国在驱除黄种人上都有一双富贵眼。想偷渡进去的穷人不行,但假如是富人,那倒不是不能商量。

    ??很快就有人自动送上门,愿意为苏纯钧和祝玉燕解决去英国的问题。

    ??而且他相当贴心,暗示两人假如有身份问题的话,他也可以一并解决。

    ??、

    ??苏纯钧微笑着说:“我们的身份当然没有问题。我和我的太太都是上等人。”

    ??祝玉燕看一看苏老师的表情,总觉得他的表情是在说“是的,我们有身份问题,就等着你来发现呢”。

    ??这个自动送上门的就是个惯常带人偷渡的人贩子,他还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正宗的英国军官。

    ??不过他不是英国人,他是比利时人。他是在英国大征兵时被迫入伍的,他从比利时到英国留学,大学没毕业就入伍了,然后就跟随军队东征西讨。

    ??但是这位先生对英国没什么忠心,他所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到一地之后,就开始走私,不但走私货物,还走私人,但凡是有人想偷渡去英国,他都乐意收点钱然后帮人去英国。

    ??而且他非常诚实,他把自己的姓名、番号都跟苏纯钧交待的一清二楚,明码标价。

    ??这样一搞,就显得苏老师不太诚实了。

    ??不过这个英国大兵竟然因为这样觉得他更加可信了,不但开了高价,还立刻就安排他们上路。

    ??苏老师立刻一口答应了英国大兵的高价船票,跟着就带着祝玉燕和行李一起上了船,两人公然与几个据说是船员家眷的,但一看也是偷渡者的男男女女一起待在船舱里,一路顺顺利利的到了利物浦。

    ??要下船前,这个英国大兵过来问他们要身份证明,因为马上就要到岸了,他们该下船了。

    ??苏老师这才“坦白”:“对不起兄弟,我骗了你,我们没有身份证明。”

    ??英国大兵顿时就露出一副“老子早就知道了”的奸诈笑容,然后稳坐钓鱼台的表示虽然你骗了我,但我是个好人,我还是会把你们放下船的,不过那你就需要掏更多的钱了。

    ??苏老师痛哭流涕,百般哀求也没有用,最终不得不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钱,还有他手上那一枚失去了宝石的戒指。

    ??苏纯钧哭着说:“把它留给我吧,它上面只剩几颗很小的宝石了,不值钱了。”

    ??但除了主石,上面还镶着四颗细小的钻石。

    ??英国大兵觉得这样也能值不少钱了,硬是把它从苏纯钧手上夺走了。

    ??然后他就把他们赶下去了。

    ??直到下了船,祝玉燕都觉得这一切太玄幻了。

    ??虽然她理解这个英国大兵会这么快把他们带出来就是为了从他们手中骗钱,因为人人都认为苏纯钧手里的钱是卖掉戒指上的宝石得来的,而他看起来又特别能花钱,又处在“爱情”之中,头脑不清醒,为了避免他把手里的钱花光,这个英国大兵才会这么急的主动来找他们,并立刻把他们带走——因为慢一步,以苏纯钧的花钱速度,可能很快就会花掉更多了。对英国大兵来说,这就意味着他能赚得钱变少了。

    ??英国大兵是很自信能在最后把他们身上的钱都掏去的。

    ??而卖掉宝石和挥霍后剩下一千八百多镑,这个钱数看起来也很不错,他很满足了。

    ??但其实一千八百多镑的价格很公道,但是公道的价格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很快的买到船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